
新闻资讯

“时隔一年,我们再次相聚上海,光伏产业变化发展呈现两重天。行业遭遇史上最强‘内卷‘,供需严重错配,产业步入冰河期。”6月11日,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SNEC PV+第十七届(2024)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(上海)大会暨展览会(以下简称“SNEC”)上如是感慨。
相比去年的SNEC,如今的光伏产业正在历经阵痛期,可谓是内忧外患。截至目前,光伏四大制造环节基本上跌破现金成本,集体盈利承压。与此同时,贸易壁垒升级,导致外需收缩、出口下滑。
SNEC是全球光伏产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,同时也是光伏从业者聚集智慧、交流思想的主阵地。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从会上获悉,在这一场光伏盛宴上,光伏大佬们无不直面教训并深刻反思。有人认为,光伏激荡二十年,历经四次危机,这一次并不轻松。
在朱共山看来,光伏上演超级“内卷”,外因是供给侧同质化竞争、资本盲从、跨界挤压、地方政府招商以及代建驱动、需求端唯低价中标等因素叠加,将产业带入“局部最优”而非“全局胜利”的陷阱。透过现象看本质,“内卷”加剧,与全行业对供需关系的误判,以及行业触碰固有技术的天花板致使准入门槛不够等不无关系。
“当前,中国光伏产业最好的时刻与最坏的时刻并存,处在阵痛中破茧成蝶的重要转换期。行业正在经历的,不是以往三五年一轮的周期性迭代,而是光伏大变局时代来临之前的一场预演。”朱共山认为,一哄而起,一哄而散不可取,中国光伏亟待政府“有形之手”与市场“无形之手”同时施力,进行以提高技术标准和市场准入门槛为主要手段的结构性调控。